首先,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概念。
碳中和(carbon neutrality),节能减排术语,是指企业、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,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通过植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,实现二氧化碳的“*"。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,进入平稳下降阶段。简单地说,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“收支相抵"。
碳达峰(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)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,之后逐步回落。
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,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,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。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,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。
了解完碳中和和碳达峰的概念,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一下碳监测。
碳监测是指通过综合观测、数值模拟、统计分析等方法,获得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、环境中的浓度、生态系统碳汇等碳源汇的信息,以服务为支撑,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管理工作。
碳监测目前从四方面开展工作:
1、排放源监测
2、环境浓度监测
3、生态系统碳汇监测
4、标准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技术保障。
目前温室气体观测主要关注《京都议定书》,《多哈修正案》(多哈公约)中要求的人类活动相关的七种气体:二氧化碳(CO2)、甲烷(CH4)、氧化亚氮(N2O)、氢氟化碳(HFCs)、三氟化氮(NF3)、全氟化氮(PFCs)、六氟化硫(SF6)。
大气环境浓度监测,从地域尺度来说,主要分三个方面:
1、本底浓度监测
2、区域背景浓度监测
3、城市浓度的监测。
国家总站聚焦后两者。
目前国家总站已经在在上海、济南、成都、深圳等城市开展综合试点监测,在唐山、铜川等开展基础试点监测。
排放源监测难点有:
1、排放源覆盖范围广(点源排放、逸散排放)
2、排放的浓度范围广(末端治理手段较少)
3、在流量监测上(污染物管理—浓度管理,温室气体排放—关注排放量)